Site Overlay

[喬娜聊天室] 談正向教養 | 正向教養具體影響了我們什麼?

我是一位二寶媽咪,我們正在正向教養的路上努力著。

感謝閨蜜在2年前邀請我們參與政府推動的正向教養講座-『爸媽你真的懂我嗎?』

這原本是提供給家有青少年的專題講座,但是我很感謝當初她的邀約還有我自己的決定去參與這堂課,因為其實過程中我的收穫是非常豐收的,因為這堂講座,讓我打開了對正向教養落實在生活的動力和堅持,也期許這些學習可以在我個人的親子、婚姻、人際關係、自我成長以及原生家庭的關係上,可以持續帶來正面影響。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感受到正向教養帶來的魅力,歡迎繼續看下去。

正式討論正向教養帶來的影響前,先分享一下以下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識

(以下數據來自衛福部官方公開數據,詳細可參照衛福部相關文獻)

根據衛福部2020年統計,全國青少年(14-20歲)自殺通報、死亡數與死亡率,統計數字顯示自殺是青少年死因僅次於第一名意外死亡(41.9%),和惡性腫瘤(12.5%)並列全國第二大死亡因素,而且這樣的數據仍然在逐年攀升,也是因為這樣的數據政府開始有意識的在於各個階段的教育體系中,不斷倡導適性發展、正向教養的內容,坊間其實非常多這樣的專業機構有在做這樣的培訓,如果有興趣也歡迎關注我們的文章和內容,後面我們會介紹跟多相關資訊給大家。

回歸正題,現代父母難為,因為我們每天都只能汲汲營營的在於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而努力,但是父母忙於給予孩子好的環境而存在的生存壓力以及網路時代快速多變的文化、媒體來源輕鬆獲取,現代孩子們複雜多樣的成長環境迫使他們的成長過程比當年我們的成長過程更需要家長更多的關注和正確的引導。

具體孩子有多需要我們?嘗試回想你小時候的成長過程,那些希望父母陪在你身邊的畫面。你會發現孩子們比我們想像中更需要爸媽的支持跟引導。

分享一個小故事,聽完講座後,我們陸續去參加了正向教養培訓班、認證班,到現在我對上課某個環節還是印象深刻,當時有一個任務環節,老師要我們模仿小小孩坐在地上,然後夥伴站在椅子上模仿父母管教小孩的模樣,當時我腦子裡對著椅子上的夥伴覺得:『天啊?媽媽在講什麼?我做了什麼?我好像做了很嚴重的事情,但是他為何這麼生氣?所以我要怎麼做?』其實我具體不記得他說什麼?要我做什麼,只記得他很生氣很生氣這樣,原來這是孩子眼中的我們,有興趣也歡迎爸媽們可以搭配嘗試,或是請孩子跟你互換身份,請他模仿你要他收玩具或做事情的樣子,相信我,你會有很多奇妙的體驗跟感受的。

我們常說我們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

但是那次體驗後,我其實也發現孩子對我們的愛反而是更純粹的,更不具備條件的,即便我們兇他,他們還是非常愛我們,尤其是在他們還小的時候。不知道正在看文章的爸媽們,是否也曾經因為被孩子氣到,跟我一樣不小心脫口而出:『XXX,你再怎麼怎麼樣,我就不理/不管你了』

深度去思考這次活動環節,我發現在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中,我們跟他們的相處關係好像更多是要求他們去符合我們的期待,而不是我們嘗試蹲下來了解身邊這個小傢伙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還有他們的小腦袋瓜在想什麼? 他們這些行為背後的目的和想要達成的結果是什麼?

如果不能同理,那又怎麼跟對方談共識呢?那應該就只會變成各說各話、各有各的堅持的狀態了,這場景有沒有很熟悉?應該很多人跟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是這樣,彼此生活在同一個家,可是就像是集體宿舍一樣,彼此在想什麼?做什麼其實彼此都不知道。

現在資訊多元,真相是我們已經不能用我們小時候的教育方式教導孩子了,因為他們面臨的生存壓力和外部環境比我們幼時更加複雜多變,而如果我們始終逃避不願意去面對、調整與溝通,後面當他們已經發展出與我們相處的模式與習慣我們的冷漠對待了,我們未來將付出更大的代價去修復這一切。

在同一份數據報告裡面,其實還顯示一項令人憂慮的資料,伴隨走入國高中的升學壓力劇增,數據顯示有將近2成的青少年曾經認真思考過自殺,而2成的青少年中,又有將近1/7的人真的有執行過自殺等行為。

『你是否也曾在每天忙碌的工作之餘,去關心關在房裡的孩子今天過的如何?』

大孩子並不代表就已經完全有能力『識別自己的情緒』、『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甚至『有智慧的解決問題』,有時候那些沒說出來藏在內心的想法、情緒,可能才是真正害我們失去與孩子溝通的機會,甚至扼殺一個孩子的理由,如同幾年前很夯的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樣。

即便不在青少年時期產生問題,但也會影響到成年後的人際關係、家庭互動、職場求職等,所以這也是為何我們就想去深度學習這些知識,把正向教養、適性發展這些知識落實在我們的教養生活,因為我們想去實踐的,就是未來能夠建立一套方法,在未來20年後教會孩子處世的大智慧。

畢竟我們不可能一輩子跟著他們,未來的社會會變得如何,沒人知道,但在成長的過程教他們學會識別情緒、處理情緒、擁有思辨能力、處理事情的能力,能幫助孩子在個人成長過程更健全的發展,對我們來說,這絕對是非常值得的長期投資。

根據國外長期關注孩童成長健康的《KidsHealth》其實常提到,孩子的生長壓力其實並不亞於成人在成年後的壓力,但是身為70年代的我們,往往還是會依循爸媽年幼時教導我們的方式去教導我們的下一代,卻也導致了孩子養成了有話不敢說(怕說了被罵比被支持的狀況更多),養成了無法自我思辯的能力(依循爸媽要求的才是唯一真理,所以一旦沒有爸媽介入了生活,就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打罵教育真的害人不淺,它不僅僅是傷害孩子的身心,還會造成孩子大腦裡的杏仁核和海馬迴發展不健康。

為何打罵教育會對大腦產生嚴重影響?

因為人類的大腦存在著對威脅、危險的自然保護機制,這是人類在漫長的進化史原始保留下來的演化結果,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常常可能面臨到野獸或者是各種生存的威脅,這些威脅迫使我們需要學習技藝事情,並即時地做出反應、做出生存決策,因此我們的大腦在危險或威脅發生會分泌皮質醇(Cortisol,又稱呼為腎上腺素),它會在我們面臨危險、壓力時融入到我們的血液裡,強化我們的情緒和肢體反應,但過高的皮質醇卻會過度刺激杏仁核(Amygdala,有調整身體反應和情緒的功能,讓人產生應急能力,可以處理危險)還有海馬迴(hippocampus,負責掌管記憶)的正常發展。

因為吼叫、情緒勒索、侮辱等不當管教的教導方式,會導致人體內的皮質醇過高,會導致我們不斷強化跟記憶這些被傷害後的反應跟情緒。嘗試回想一下,你有沒有曾經在很多時候,例如在某些時刻感受到他人的威脅或不友善時,你明知道有些行為是不對的,卻沒有辦法克制自己不要做那些錯誤的決策而是後又後悔?沒錯,這就是不當管教帶來的影響,因為這些事情發生,你本人可能不會記得,但是這些事情當下的情緒和反應卻會在你身上留下痕跡,影響你日後遇到同樣事情處理的決策和情緒反應。

反社會人格、情緒勒索、過度自卑、過度悲觀、充滿不安全感、過度情緒化、家暴者或被家暴者(有些人長大甚是會影響自己的擇偶和人際關係,例如無法跟另外一半建立親暱關係等)、霸凌或被霸凌等問題,其實這些都是這些腦內科學帶來的影響,因為他會強化一個人在遇到事情後的處理決策,和情緒反應。

而這些管教方式也會延續到這個孩子成長後建立的原生家庭,尤其是在遇到事情時,然後自己不知道怎麼處理、怎麼解決,就會習慣沿用過去經驗記憶下來的方式去處理,想想是不是你也曾在不知道怎麼處理很歡的小小孩,忽然大吼說:『我數到3,你再不聽話我就要XXX』之類的,試著回想小時候爸媽是不是也曾這樣對過你?方法很簡單、粗暴、有效,但是後果真的很不好,你怎麼知道?怎麼知道他沒聽話就一定代表不好的結果?創造力來自於各種跳脫框架的嘗試,很多爸媽抱怨自己的孩子長大沒擔當、做事沒自己的想法,其實你在很小的剝奪了他的自信跟嘗試能力,你後面又要如何要求,他未來的人生能自信滿滿地去進行更多的嘗試?

這就是傳統教育對我們的影響,而且可怕的還有,如果整個家庭裡面,沒有任何人有意識到這樣教育方式帶來的嚴重性,那麼這樣的教育經驗就會被世代承襲,然後代代延續下去,如果是好的經驗傳承那完全沒問題,但如果是不好的呢?又該如何是好?

我跟喬爸都是在傳統家庭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威嚴式的教育讓我們出社會、建立家庭時,都吃了不少苦頭,跟許多人一樣,在還沒接觸正向教養前,我們只學會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建立溝通、達成共識,其實整個過程就是『不斷要求對方達成自己想要的』,但那其實那不叫做共識,叫做妥協跟脅迫,這些都不是雙方在真心認同下想要達成的行為跟目的,所以未來還是會因為同樣的問題不斷爭吵。

而且這樣的溝通方式,也不是出自於讓家庭更好的方向發展去建立的溝通方式,正向教養核心宗旨不斷在強調的就是『先同理,再用溫和堅定的方式表達立場,然後不斷練習、不斷磨合』,其實這不僅僅適用孩子的教育,用在成人之間的溝通和自我的成長上面也是非常的有效果。

之前有很多人問我們,到底創立自媒體是為了想做什麼?其實我們主要是想要紀錄我們與兩個寶貝的生活紀錄,但是當中有一部當初討論的主題是想做正向教養的學習分享。

可我們都很羞於說出口,因為我們內心也曾有很多疑問,我們分享這些真的有人有興趣嗎?然後作為一個自己也還在學習、很多事情還在嘗試、練習、建立習慣的人,真的有辦法教別人什麼嗎?

但是後來想想,即便這件事情沒有辦法獲得成就,我們依舊有做這個事情的熱情,因為我們知道無論結果如何,我們的兩個寶貝仍將會是我們追求正向教養、適性發展最大的獲利者。

我們會持續分享這條學習道路上面學習到的知識,還有落實在生活上的點點滴滴,也歡迎有興趣的人持續關注我們,『跟著喬娜一起認真生活』,我們下篇文章見。

<本文同步於媽媽經發表>